煙草巨頭大舉併購食品公司40年後,極度上癮的零食已讓你無法自拔

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煙草公司要併購食品公司?

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,是吧?香煙和食物,看似完全無關的兩個行業,卻因為幾個大膽的併購案而連結在一起。過去幾十年裡,像菲利普·莫里斯、雷諾茲煙草這些知名煙草公司,紛紛花費巨資收購了各大食品公司,從卡夫到納貝斯克,煙草巨頭們逐步將觸角延伸到我們每天的餐桌上。

你吃的Oreo,早在1988年被菲利普·莫里斯收購(2008年把股份賣給了巴菲特等其他企業)。

但問題來了——這些煙草公司為什麼會對食品產業這麼感興趣?他們的目的真的只是單純地想要進軍食品市場嗎?還是說,背後有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?更令人不安的是,隨著煙草公司的介入,食品業也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,我們的飲食習慣、健康甚至消費選擇都悄悄被影響。

接下來,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些煙草巨頭進軍食品市場的真正動機,看看他們是如何利用自己的“上癮技術”讓人們一口接一口地無法停下,並了解這些行為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什麼樣的深遠影響。

逐步升級的煙草法規與食品行業的影響

煙草行業的法規自1965年以來逐步升級,並對煙草公司造成了重大影響:

1965年:美國頒布《聯邦香煙標籤與廣告法案》(Federal Cigarette Labeling and Advertising Act),要求在香煙包裝上印製健康警告,這是首個聯邦層級的煙草產品法規 (Middlebury College)。

1970年:《公共健康香煙吸煙法案》(Public Health Cigarette Smoking Act)禁止在電視和廣播中投放香煙廣告 (Middlebury College)。

1988年:美國禁止國內航班上吸煙,這是對公共空間煙草使用的進一步限制 (Middlebury College)。

1998年:通過《主要和解協議》(Master Settlement Agreement),46個州對煙草公司提起集體訴訟,要求其承擔因吸煙引發的醫療成本,並支付約2060億美元的賠償金。同時,協議限制了煙草公司對青少年的行銷策略 (PBS)。

2009年:美國頒布《家庭吸煙防範與煙草控制法案》(Family Smoking Prevention and Tobacco Control Act),授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對煙草產品的監管權力 (Public Health Law Center)。

在過去數十年間,全球各大煙草公司為了應對日益嚴格的控菸法規,紛紛跳出“香煙”這片紅海,改當起了“食物經營者”。但煙草公司應該不是單純地想賺點外快,而是將多年來精於研究的“上癮”技術,無縫移植到食品業,讓我們一邊吃一邊無法自拔。以下是一些經典的併購案,見證了煙草公司如何透過收購食品企業悄悄“上岸”。


1972年:英美煙草公司收購英國食品公司

收購公司:英國食品公司(British Foods)

英美煙草(British American Tobacco)在1972年就開了風氣之先,以收購英國食品公司的方式進軍食品與飲料領域。英美煙草的計劃相當簡單:人們總會找東西吃,而食品業的利潤可是個“穩定又可口”的選擇。從此,香煙與食物成了他們的兩大支柱,讓我們不僅有了味覺的享受,還伴隨著“香煙式”的口腹誘惑。


1985年:雷諾茲煙草公司收購納貝斯克

收購金額:49億美元

收購公司:納貝斯克(Nabisco)

當大家還在津津樂道菲利普·莫里斯的成功時,雷諾茲煙草(R.J. Reynolds)則緊隨其後,以49億美元的價格吞併了餅乾巨頭納貝斯克——沒錯,就是那個家喻戶曉的Oreo的生產商。這一收購讓雷諾茲不再是純煙草商,而是“餅乾王國”的新主人。

煙草公司深知如何讓人上癮,而當這種技術移植到甜點和零食上,效果可想而知。Oreo不僅僅是一塊普通餅乾,更是“分不開的甜蜜滋味”,吃一塊怎麼夠?感謝雷諾茲煙草,我們有了永遠不嫌多的甜點。


1988年:菲利普·莫里斯收購卡夫食品

收購金額:約128億美元

收購公司:卡夫食品(Kraft Foods)

菲利普·莫里斯在香煙領域的成就是無可置疑的,但1988年,他們卻大手一揮,拿出128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知名食品公司卡夫食品。為什麼呢?一方面,隨著控菸法規的推進,香煙不好賣了。另一方面,吃的東西總比抽的香煙好賣,尤其當你知道如何讓食物變得更上癮時。

菲利普·莫里斯這一手不僅讓他們在食品市場有了新立足點,還帶來了不少令人無法抗拒的品牌,像是Jell-O和Maxwell House。這不過是個開始。


2008年:帝國煙草公司收購Altadis

收購金額:約126億歐元

收購公司:Altadis(西班牙煙草與食品公司)

帝國煙草(Imperial Tobacco)也不甘示弱,2008年豪擲126億歐元收購西班牙煙草與食品公司Altadis,將這場跨界併購推向歐洲市場。透過這筆交易,帝國煙草進一步拓展了在歐洲的影響力,不僅穩固了自己的煙草業務,還在食品市場裡佔據了一席之地。

這個併購案例也讓人看到,煙草公司已經不再滿足於當“煙草大亨”,而是更傾向於“成癮產業”的領頭羊。

煙草併購食品:從行銷到成癮研究的跨界

1980年代中期,美國煙草巨頭如菲利普莫里斯(Philip Morris)等公司陸續收購了知名食品企業,包括通用食品(General Foods)和卡夫(Kraft),並將旗下資源投入研發更具吸引力的食品產品。這些併購案不僅帶來穩定的食品收益,也將煙草企業在行銷和成癮研究的專業知識引入了食品行業。

隨著煙草公司收購食品企業,研究人員逐漸將注意力從煙草轉向了食品,尤其是超加工食品的研發,這些食品以高糖、高鹽、高脂肪為特色,並經過精心調整以達到最佳“上癮口感”。這種轉變使消費者逐漸陷入食品依賴的循環之中。

從煙草併購到食品行業:超加工食品產業的上癮之路

在過去幾十年中,隨著全球對煙草控制法規的日趨嚴格,煙草公司面臨巨大的銷售壓力。這些企業為了分散風險、拓展業務,紛紛將目光投向食品行業,並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併購案。這些併購不僅讓煙草企業在食品行業站穩腳跟,也讓食品工業進入“上癮”時代,逐漸推出成癮性更高的超加工食品。隨著食品標籤管理的鬆散和慢性疾病的上升,這一過程對公共健康帶來了深遠的影響。

FDA食品標籤的鬆散管理與上癮食品的普及

相比於對煙草的嚴格管控,FDA對食品標籤的管理相對寬鬆。例如,當食品每份的反式脂肪含量低於0.5克時,FDA允許標示為“0反式脂肪”,即使產品中仍然含有反式脂肪。這種標籤遊戲讓消費者無法準確得知食品的成分,進而無意中攝入大量高糖、高鹽的超加工食品 (FDA)。

這些超加工食品利用了煙草業發展出的成癮性配方,以糖、鹽和脂肪的最佳比例設計,讓消費者難以抗拒並產生依賴感。這種依賴性食品的廣泛銷售,導致肥胖、心血管疾病、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。

慢性疾病的增加與公共健康危機

隨著超加工食品的普及,全球面臨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。根據統計,2017年全球約有1790萬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,占總死亡人數的32%,而這一數據自1990年以來增長了48.99% (Our World in Data)。此外,癌症在全球也成為第二大死因,2017年因癌症死亡人數為956萬,這兩大慢性病的高發與不良飲食密不可分。

到底美國在搞什麼?

煙草公司併購食品企業,成功地將“上癮商業模式”轉移到食品行業,使得超加工食品快速占據市場。這種由科學家精心研發、專門針對成癮特質設計的食品,對公共健康帶來巨大挑戰。

負責膳食指南的USDA、負責食品與各種安全的FDA都存在不少官商勾結的情況。這也難怪RFK Jr.會提倡MAHA(Make America Health Again),也難免大多數美國人再也無法支持藍黨,而選擇了Donald Trump。

美國政府與企業對全球的影響極大。如果當美國新政府確實改善了這些問題,那麼我們對健康、飲食的認知也將會有巨大的改變。非常期待~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